開放 包容 創新 卓越
OPEN, INCLUSIVE, INNOVATIVE AND OUTSTANDING?????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推動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去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產業工人是促進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力量。當前,煤炭行業面臨轉型升級、低碳環保等諸多挑戰。如何推動煤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建設一流技術工人隊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圍繞相關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加順暢
“近年來,我深切感受到,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順暢了。以往晉升渠道單一,如今不同技能水平都有對應的上升路徑。”全國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設備科副科長張世麗說。
大學畢業后,張世麗始終堅守在煤礦采掘一線。像張世麗一樣,感受到這些變化的產業工人還有很多。
2021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提出,到2025年,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更加完善,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更加順暢,技能等級與薪酬分配的聯系更加密切。
“職業技能培訓貫穿整個職業生涯,技能等級與薪酬分配的聯系更加密切,激發了我學技能、鉆業務的熱情。”全國人大代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羊東煤礦機電區副區長顧博說。
顧博介紹,在羊東煤礦,取得技師證的職工每人每月可獲嘉獎300元,取得高級技師證的職工每人每月可獲嘉獎500元。
“我們單位的技術尖子都領到了政府、企業發放的獎勵或補助。”全國人大代表、龍煤集團鶴崗礦業公司峻德煤礦礦山電氣設備維護安裝公司經理許曉林說。
“淮北礦業集團積極落實‘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在高級技師的基礎上,增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技能人才年薪大幅增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淮北礦業集團工匠大師王忠才說。去年,王忠才被評為淮北礦業集團首席技師。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提交的《關于建立健全創新技能導向的產業工人激勵機制的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
“一件件提案建議從‘紙面’落到‘地面’,轉化成勞動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社會聯絡部原部長楊軍日說。
“這些好政策的實施,讓我們認識到,只要肯學技術、鉆業務,煤礦工人就可以成為新時代的‘金藍領’。”顧博說。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尚存難點
當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雖成效顯著,但仍存難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原部長王曉峰坦言,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與黨中央要求和廣大產業工人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毛指出,煤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五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轉變困難。部分職工存在“鐵飯碗”思想,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改革的接受度較低。一些職工對改革的認識不足,認為改革可能會影響自身利益,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技能提升挑戰大。智能化、綠色化開采對煤礦工人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煤炭產業工人的整體技能水平與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然而,煤炭企業對職工的培訓投入相對不足,且培訓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無法滿足職工大規模、高質量技能培訓的需求。
三是人才流失問題嚴重。煤礦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與其他行業相比,煤炭產業工人的工資、福利水平相對較低,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
四是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部分煤炭企業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視不夠,缺乏組織領導、資源保障。特別是經營壓力大、經濟效益不佳的企業,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作為,依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
五是地區差異協調難。一方面,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等存在差異,導致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基礎和條件不同。另一方面,政策落實不一致,存在理解偏差、執行力度不同等問題,導致政策實施效果存在差異。
作為長期工作在采掘一線的代表,顧博對技能提升深有體會:“隨著新技術、新裝備的不斷投用,一線運行維護職工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存在不足。”
探索積累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煤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面臨多個難點,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李毛說。
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取得優異成績,被評為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示范單位。談及建設改革中的典型做法,李毛總結了四點經驗。
一是強化思想觀念轉變與引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在全國率先成立企業新時代勞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工匠學院,累計開辦各類素質提升培訓44班次,培養學員3000余人。
二是加強技能提升與人才培育。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實施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全力引進煤炭開采、人工智能、化工工藝、機械制造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加快形成十名以上科研領軍人物、百名以上科創拔尖人才、千名以上科技骨干、萬名以上一線技術人員的創新人才格局。
三是搭建平臺,助力產業工人成長。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搭建了勞動競賽、技能大賽、創新工作室、“五小”創新成果孵化、技能等級認定等平臺。2024年,該集團各創新平臺共完成攻關項目340多個,創效近億元。
四是建立激勵機制,保障技能人才收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構建了管理、研發、技術、技能等重點人才晉升的“四類四層十一級”職業發展體系。該集團每年評聘首席技能大師、首席技師。首席技能大師年收入與所在單位管理人員副職年收入相當,首席技師年收入約為所在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3倍,最高可與集團高管年薪相當。目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已有首席技能大師、首席技術專家183名。
下一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將全面實施第二輪“222”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力爭利用3年到5年時間,培育200名工匠大師、2000名技能狀元、2萬名創新藍領。
在煤炭企業,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正在構建。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能源集團永煤公司車集煤礦機電一隊電工班班長游弋領銜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游弋技能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先后培養了6批8個班的100多名技能人才。今年1月,第9個電工培訓班正式開班。
車集煤礦實施了“車集工匠”培養選樹工程,構建了“大工匠帶中工匠、中工匠培養小工匠”的工匠人才梯隊培養模式,累計取得各類創新成果1900余項,創新成果轉化率在96%以上,累計創效約1.5億元。
張世麗所在的常村煤礦以“三鷹人才成長計劃”為核心,通過自愿報名與單位推薦,從305名職工中培育出53名技能人才。目前,該礦已有6名工人成長為班組長、3名班組長晉升為副隊長。同時,該礦通過“崗位帶+工作室幫+基地扶”,結合“點餐選課”等活動,為職工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建設井下校企聯合專業培訓基地,合作培訓2000余人次;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19項技術創新成果成功轉化。
王忠才所在的淮北礦業集團不僅增加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級,還打破技能人才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界限。優秀技能人才可競聘管理崗,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可申報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稱。同時,淮北礦業集團建立了集練兵、競賽、晉級于一體的比武機制。在技術比武中獲得一定名次的技能人才,可相應提高技能等級。